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也是困扰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近年来,为缓解文化企业人才制约,加快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发展环境,浙江省杭州市依托全国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举措,完善工作机制,构建服务平台,加大保障力度,为全市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据统计,目前杭州市共有文化企事业单位44700家,其中,中小型文化企业达40323家,占比高达90.2%,带动全市就业人数40余万。在小微文化企业中,先后涌现出了华策影视、顺网科技等一批上市企业以及瑞德设计、先临三维等一批新三板挂牌企业。
强化保障 注重人才工作引领性
小微文化企业人才培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客观上需要政府主导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杭州市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全市小微文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首先是健全组织领导。小微文化企业人才培育工作涉及诸多部门与单位,客观上需要条块结合、合力推进。为此,杭州市建立了有效的例会机制、信息报送机制等,研究制定了文创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意见、专项行动计划及项目。通过发挥各个职能部门间的联动作用,从而使小微文化企业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1+1>2”的综合效应。
其次是出台专项政策。近年来,杭州出台了《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等政策文件,并每年安排市级财政4500万元,用于重点实施“杭州文创企业家孵化工程”“杭州市教育培训业优秀培训师计划”等项目,加大对小微文化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力度。
再者是强化金融支持。近年来,杭州市委宣传部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先后创新推出了满陇桂雨文化创产业集合信贷产品、文创产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金融产品,成立文创产业专业化支行——杭州银行文创支行,两年来,已为逾200家小微文化企业提供超20亿元的贷款支持。
打造平台 注重人才工作针对性
文化产业内容丰富,门类较多。不同行业门类的小微文化企业人才,在创业平台、学习培训等方面的需求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性。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杭州市有关部门积极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平台和学习载体,为小微文化企业人才培育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是打造创业平台。依托杭州市级文创园区,着力提升各类人才平台和产业平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承载能力。积极推进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国家广告产业园等重点文化创意园区建设,进一步为青年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发展空间。目前,杭州市级文创园区集聚小微企业约4000家,就业人数达10万余人。二是创办学习载体。针对小微文化企业的不同特点与需求,坚持资源整合,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搭建一批培训平台,加大文创人才培育力度,如成立“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工作站”,举办“文创企业家孵化工程培训班”“成长型文创企业高端培训班”“复合型文创青年培训班”等活动。
营造环境 注重人才工作社会性
为营造一个引得进、留得住的人才环境,杭州市努力加大服务配套投入,优化人文环境。
搭建交流平台。近年来,杭州推出了“创意力量大讲堂”“西湖创意市集”“动漫·酷卖街”等一系列服务活动,作为“草根”创意人才、众多才华横溢的原创艺术家及设计师的交流平台和新锐街头时尚的发源地,日益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与吸引大众参与文化消费的有益组成部分。
营造创新环境。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报纸、电视等媒体资源,大力宣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和“鼓励创新、勇于探索、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不断提升从业者的工作成就感和价值认同感,有效激发小微文化企业人才的创新创造热情。以大学生化业为例,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1%左右,全世界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是10%左右,而杭州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活率为28.6%,且在大学生创业企业中又有一半左右属于小微文化企业。